时间:2025-08-11 04:50:34编辑:多福多寿
语文主题学习优秀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的“语文主题学习”优秀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习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情归故乡》第三单元《诗意故乡》
【设计理念】 根据“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教学策略、语文学科课程性质及特点,在《浓浓思乡情》的主题学习一课中,努力丰富主题学习的内涵,着重体现人文主题、文体主题、能力与方法主题——这三方面的特点。
1、人文主题: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无论是教材中的《古诗词三首》还是丛书中《望月怀远》、《乡愁四韵》等诗词,都具有“思乡”这一统一的人文性主题。
2、文体主题:在主题学习内容的选取上,根据教科书文体的特点(诗、词),有针对性地选取了《情归故乡》中第三单元《诗意故乡》来进行主题学习。因此,本节课的主题学习不仅人文主题是一致的,文体主题也是一致的。
3、能力方法主题:在学习中,不仅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更注重学习方法的引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本课以学习表达方法为核心,先初步感悟教材中三首诗词的表达方法,然后发挥丛书资源优势,借助第三单元经典诗歌在自学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表达方法。同时,巧妙引领,尝试练笔,学习运用所学表达方法,使学习扎实而富有实效。
【教学目标】
1、学会四步读诗法。
2、体会诗词表达的情感,学习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等表达方式。
3、感情诵读诗词,积累诗词名句,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词表达的情感,学习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等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积累诵读入情境 1、(课前播放《明月千里寄相思》)听这首缠绵的歌曲,你感受到了什么?
(指生说感受)
师:思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距今800多年前的苏轼就曾这样写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三句诗都充满了浓浓的思乡情,上节课我们通过三个步骤(课件出示):⑴解诗题,⑵想画面,⑶悟情读,初步学习了三首古诗词(课件出示三首古诗词),体会了诗人浓浓思乡情,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诗人是如何来表达自己的这种感情的。
2、创设情境,师引读,生诵读《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师酌情指导朗读)
二、精讲点拨悟方法
1、这三首诗词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浓浓思乡情,那作者是不是用相同的方式来表达的呢?生自主学习:用横线标出引发作者思乡的事物,并想一想作者分别用什么方法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2、同桌交流收获与困惑。
3、班级交流:引发Author思乡情的事物分别是什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4、小结写法:《泊船瓜洲》借景抒情;《秋思》借事抒情;《长相思》景事融情。
5、师:刚才我们学习了Author通过不同方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方法,这是读诗的第4步——思写法。
在以后读诗词时,我们一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进行(课件出示):⑴解诗题,⑵想画面,⑶悟情读,⑷思写法。
6、拓展诵读学方法
1、《情归故乡》这本“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诗意故乡》第三单元《诗意故乡》
2、现代诗歌部分。
3、现代诗歌拓展阅读:
(1)试着用刚刚学过的读诗四步法,选择一首现代诗歌进行小组共学。
(指课件示例《乡愁四韵》第一首《月是故乡明》)
(生配乐读)
(2)再次默读这几首古体诗,用横线画出用月亮寄托思乡情的诗句。
(指课件示例:海生明月,天边在那头。
(指课件示例:鸡声,人迹,.
(指课件示例:雾失,明津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