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溧阳宫范文网!微信公众号:MoBan5

《绝招》的教学设计_《绝招》课文

时间:2025-08-18 04:19:30编辑:风哥哥

《绝招》的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几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故事。主人公小柱子和小伙伴比本领,没能取得好成绩,感到很羞愧。于是他暗下决心要挽回面子,要练出一种“绝招”,"镇"住那些小伙伴。结果,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果然出奇制胜,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大家都对他的绝招赞不绝口,“伙伴们羡慕地竖起大拇指”:"绝招太绝了!"

这篇课文富有童心童趣,文中的小柱子这个形象鲜活欲出。可以说,他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的一个代表:自尊、好强、不服输。因此学生在阅读时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 4、激发努力学习本领,刻苦知的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有用绝招的道理。 2、激发努力学习本领,刻苦知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理解“绝招” 师:同学们,上面这篇课文写了同学间的争吵,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发生在小伙伴之间的趣事。那到底是什么趣事呢?我们就一起走进新课《绝招》。 1、拼读生字词: 挺着 憋气 腮帮子 瞪着 竖起 拇指 2、课件出示: 几种绝招:骑独轮车、顶球、倒立、悬空书法等。

(二)找“绝招”
1、生字词的训练:读准正音。
师:课后做题时,遇到难读或易错字请反复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 1、读读找找:
⑴ 读文:主要写了哪几个孩子在比试绝招?
⑵ 观察三块石头的动与静,对比大小,得出结论,说明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

(三)体会“绝招”来之不易 1、自由阅读第64页段落:
"读读想想"
师:这下,原本在比试中失胜的小柱子,怎样突然有了这么一个绝招?咱们先去看看小柱子第一次比试后发生的事就明白了。带着这两个问题自由朗读第6—12段。

课件呈现: 读读想想 ⑴ 谁给了小柱子启发? ⑵ 小柱子是怎样练出他的绝招的?
师:这下,原来不是生来就特别,别人比不上,三胖长得胖,气量比别人大;人家二福那是练出来的,你没见他,天天跑几里地去体育场学武术?

2、指名回答:
课件呈现: ⑴ 指名读。
⑵ 说说读懂了什么?
师:绝招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靠练出来的。
3、指导朗读:
1、师:那小柱子明白奶奶的话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2、指名学生背诵段落,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4、引导总结:
课件呈现: 绝招有的是先天的禀赋,但更多的是后天的努力才具有的本领。因此要想具有与众不同的绝招,就一定要刻苦训练,坚持不懈。

(四)说说自己的“绝招”(拓展延伸) 1、学生自由读第13-15段和第20-21段。
2、交流体会:
课件呈现: ⑴ 自由读,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⑵ 通过老师的引导,谈谈你有哪些绝招,你是如何才有这些绝招的?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小柱子练出绝招的过程,其实是"暗藏秘密"。他每天都要练习自己坚持,就像运动员一样每天都要训练自己的身体。

(五)教学反思 因为郑老师去参加课堂教学评比了,所以这节课只有金老师来为我做阵,我还是一样泰然自若,老师给我的评价也很好,教态自然,流程顺畅,教学重难点落实得不错,是一堂成功的课!他总是先扬后抑!

前面的流程下来都很顺畅,但是到了课外延伸时,纪律有些混乱了,因为他们不知觉中把“绝招”和个人特长等同起来了,所以一直拿同学间的特长来当绝招在相互推荐,而我却没有及时纠正。就“绝招”这定义,我也困惑了很久,该怎样灌输给学生其意义,也想到学生的这种误解但只顾着强调“练”,没有更多地去强调“独一无二”。但因为有这个案例作为反例,我会更加注意在教学中避免这种误区的形成。

溧阳宫范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