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溧阳宫范文网!微信公众号:MoBan5

《宇宙中的地球》的高中地理教案(新教材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时间:2025-08-18 17:45:15编辑:大幅度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章:各类日照图归纳

  1. 地球侧视图
  2. 地球侧视图通常以北极在上,南极在下,赤道为直线居中。地轴垂直或倾斜。
  3. 枮昏线与太阳光垂直,并平分赤道。

  4. 极地俯视图

  5. 中心为极点,外圆为赤道,虚线为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6. 斜侧(俯)视图

  7. 观测点不在赤道上空或极点上空,显示的光照情况即为斜侧(俯)视图。

  8. 局部图

  9. 镜头补充完整时,可降低判读难度。

  10. 组合图

  11. 该图将南北半球的俯视图组合在一起。根据东经度和北半球/南半球的确定方法,判断为北半球(乙)或南半球(甲)。

  12. 方时的确定

  13. 午夜12时位于昼半球中央,夜午0时位于夜半球中央。

  14. 太阳高度角及太阳直射点的确定

  15. 太阳高度角由直射点向四周逐渐降低,直射点为90°-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点的纬度。

第二章:日照图的判读与应用

  1. 东经、西经的判读
  2. 东经度由西向东增大,西经度由西向东减小。
  3. 根据北半球/南半球确定方法判断为北半球(乙)或南半球(甲)。

  4. 太阳高度角及太阳直射点的确定

  5.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
  6.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则相反。

  7. 昼夜长短的确定

  8. 纬度变化。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越长,北极地区出现极昼,昼长范围为(90°-直射点纬度数)N以北;南半球则相反。
  9.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则昼夜长短的判断与此相反。

第三章:存在生命的星球

  1. 日地距离适中
  2. 使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为15℃,适合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3.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

  4. 充满足够的大气层和水,吸引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产生恒星系统形成过程中的环境变化。

  5. 液态水的存在

  6. 有助于物质循环和生命活动的进行,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关键条件之一。

总结

  1. 各类日照图归纳
  2. 使用多种日照图帮助判读日志、季节和昼夜分布,并通过数学公式进一步确认时间点和方向线。

  3. 太阳高度角及太阳直射点的确定

  4. 判断太阳高度角由直射点向四周逐渐降低,直射点纬度数为90°-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点的纬度。

  5. 昼夜长短的确定

  6. 纬度变化导致昼长和夜短的变化,北半球的昼夜长短则相反。

夜长之比

一、昼长公式

昼长的计算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昼长=(12时-日出时间)×2;

当某天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时,昼长为12小时;

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则昼长计算公式与赤道类似,但需考虑北半球的昼夜分布特点。

二、变式图

无论是什么样的变式图,都利用上述方法中的某一种或几种来确定所隐含的要素,抓住关键点(太阳直射点、晨昏线与赤道相交的点、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的点),将其转化为常规的图像,才是解题的好方法。

三、日照图转换

1. 日照图的转换方式是通过观察某幅日照图中的关键要素,利用已知公式或逻辑推导出对应的标准日照图。

例如上图甲中曲线反映的是某日昼长与纬度的关系(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将此图旋转90°,即得图乙。不难看出选取的是矩形光照图的一部分,图中所示的晨昏线应为昏线,0°经线上为12时,180°经线上为0时,北极圈内发生极昼现象,B处昼长夜短,A处昼短夜长。

四、答案解析

(1) 如下图甲中曲线反映的是某日昼长与纬度的关系(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将此图旋转90°,即得图乙。不难看出选取的是矩形光照图的一部分,图中所示的晨昏线应为昏线,0°经线上为12时,180°经线上为0时,北极圈内发生极昼现象,B处昼长夜短,A处昼短夜长。

(2) 如下图甲中曲线反映的是某日昼长与纬度的关系(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图乙中的曲线更符合标准日照图的特征。因此,与图甲相比,图乙中的曲线应该更接近标准日照图。

(3) 2011年2月3日是春节,图中能表示当日全球日照情况的是图甲。

五、专题二太阳直射点地理坐标的确定

一、太阳直射点的经度

太阳直射点的经线:平分昼半球的经线或与平分夜半球经线相对的经线。该经线上处时为正午12时,因此根据已知某经线的地方时利用时差与经度差的关系,可推算出正午12时所在的经线,该经线的度数就是太阳直射点的经度。

例如上图中,从晨昏线与赤道交点的时刻可知此时0°经线为6时,180°经线为18时。可推算出90°E经线上为12时,即太阳直射点经度为90°E。

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求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有多种方法:

(1)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H=90°-(某点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纬度间隔),可以求出某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2)特殊日期:北半球春分、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0°),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5°N),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5°S)。

(3)根据晨昏线与经纬线的关系

a.除了春分、秋分日之外,晨昏线任何时候都与南北半球两条相对称的纬线相切,两条纬线的度数与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度数之和为90°。即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度数=90°。再据此时昼夜分布状况可确定太阳直射的具体纬度。

b.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变化范围为0°~23.5°,该夹角的大小就是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然后再根据此时的昼夜分布状况,即可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具体纬度。

例如上图中,晨昏线与70°纬线相切,与经线的夹角为20°,因此太阳直射点纬度数为20°,又因为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北半球,所以太阳直射点的确切纬度为20°N。

三、太阳直射点与日出、日落方向

日出、日落的方位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不同,其规律归纳如下:

(1) 太阳直射在赤道,全球各地(极点除外)都从正东方日出、正西方日落。

(2) 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全球各地(极昼、极夜区域除外)都从东北方向日出,从西北方向日落。

(3) 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全球各地(极昼、极夜区域除外)都从东南方向日出,从西南方向日落。

具体可借助下图加以理解:

[例2] 读某季节某日地球上部分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完成下列要求。

纬线 23.5°N 66.5°N 90°N

正午太阳高度:43° 47° 23.5°

(1) 该日太阳直射纬线的纬度为________,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是________。

(2) 当太阳直射 180° 经线时,请在下图中画出该日夜半球(用阴影表示)的范围。

(3) 若该日甲地(20°N,50°E)的昼长为 13 时 14 分,则乙地(20°S,60°W)的昼长为____________。甲地日出________(方向),乙地日落________(方向)。

答案 (1) 23.5°N 23.5°

溧阳宫范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