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溧阳宫范文网!微信公众号:MoBan5

李端《听筝》全诗翻译赏析_听筝李端古诗的意思

时间:2025-10-14 21:31:57编辑:等哈阿是

李端《听筝》全诗翻译赏析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端《听筝》全诗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诗文解释】

弹奏起饰金粟柱的古筝,洁白的手拨弄着琴弦在华丽的房舍前面。想要周郎来回顾,时常故意弹错筝弦。

译文1:

金粟轴的古筝轰鸣,洁白的手弹拨在玉房前。为让听曲周郎回首顾盼,时时是故意拨错了琴弦。

译文2:

饰有金粟轴的古筝唱响,洁白的手在玉房前弹奏。为让听者能看到周郎的回顾,时常误拨筝弦。

【词语解释】

玉房:闺房。

金粟柱:古称桂为金粟,这里当是指弦轴之细而精美。

【诗文赏析】

诗中描写了一位女子为了博得周郎的青睐故意出错的情景,诗人抓住了人物的心理细节,形象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状态。全诗细腻婉转,描写传神,饶有情趣。

筝是古代一种弹拨乐器,即今称“古筝”。“鸣筝”谓弹奏筝曲。题一作“听筝”,则谓听奏筝有感,就听者立题。从诗意看,以作“鸣筝”为有味。这首小诗写一位弹筝女子为博取青睐而故意出错的情态,写得婉曲细腻,富有情趣。

前二句写弹筝女在华美的房舍前面,拨弄筝弦,优美的乐声从弦轴里传送出来。“柱”是系弦的部件。“金粟”形容筝柱的装饰华贵。“素手”表明弹筝者是女子。后二句即写鸣筝女故意弹错以博取青睐。“周郎”指三国吴将周瑜。他二十四岁为将,时称“周郎”。他又精通音乐,听人奏曲有误时,即使喝得半醉,也要转过头去看一看演奏者。所以时谣说:“曲有误,周郎顾。”(见《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这里以“周郎”比喻弹筝女子属意的知音者。“时时”是强调她一再出错,显出故意拨动的情态,表示注意到她的用心不在献艺博知音,而在其他。

清人徐增分析这诗说:“妇人卖弄身分,巧于撩拨,往往以有心为无心。手在弦上,意属听者。在赏音人之前,不欲见长,偏欲见短。见长则人审其音,见短则人见其意。李君(称李端)何故知得恁细。”(《而庵说唐诗》)其见解相当精辟。

此诗的妙处在于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了生活中体现人物心理状态的典型细节,将弹筝女子的微妙心理,一种邀宠之情,曲曲写出,十分传神。诗的写法象速写,似素描,对弹筝女形象的描写是十分成功的。

赏析二:

为了所爱慕的、人顾盼自己,便故意将弦拨错,弹筝女可爱形象跃然纸上。相传三国时代的周瑜,二十四岁为建威中郎将,人称“周郎”,他精通音乐,别人奏曲有误,他就回头一看,当时人称:“曲有误,周郎顾。”此诗当然受到这个故事的启发。

筝,一种弦乐器。从唐诗中所描写的筝来看,筝是十三根弦,如:“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白居易《听崔七妓人筝》)。“大艑高船一百尺,清声促柱十三弦”(刘禹锡《夜闻商人船中筝》)。柱,定弦调音的短轴;金粟,指柱上饰有金星一样的花纹;素手,指弹筝女子纤细洁白的手;房,筝上架弦的枕,玉房,指玉制的筝枕。诗的一二句写弹筝女纤手拨筝,正处于华美的玉楼前。前两句描绘出一位文雅脱俗的女歌手在华美玉房前弹奏筝曲的情景,后四句描述出她动作轻盈、悠扬优美的弹奏动作,是古典音乐中的常见表现手法。

诗中“素手玉房前”一句,不仅描绘了弹筝女的舞姿,更展现了她在玉楼前的位置关系。玉楼是指古代文人雅士聚会的地方,素手和玉房前通常用来表达女歌手与文人在玉楼前相逢的情景。

后四句描述出李端女人的弹奏动作,既符合古典音乐的韵律要求,又展现了她对艺术的深刻理解。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李端女 rank和她的弹奏技巧,为古典音乐增添了新的魅力。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将弹筝女子的心理活动、动作和情绪完美地展现出来,既保持了诗歌的语言美感,又传达出一首动人的抒情诗。李端女 rank通过自己的弹奏动作,巧妙地引起了知音者周郎顾的注意,展现了她对艺术的热爱与投入,也体现了她在音乐创作中的才华与技巧。

溧阳宫范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