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溧阳宫范文网!微信公众号:MoBan5

不一样的端午作文_一样的端午不一样的情怀

时间:2025-08-05 03:41:49编辑:等哈阿是

这篇文集主要讲述了不同家庭和个人在端午节过程中如何过不同的端午节的故事,展现了端午节文化的不同表现形式。文章从不同角度描绘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包粽子的温馨场景以及与不同人物的情感互动,展现了端午节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多样性。

以下是对文集内容的总结:

  1. 不同家庭和个人分享端午节故事
    文中通过不同的家庭成员讲述如何过端午节的故事,展示了不同人对节日的理解和感受。例如,外婆教子包粽子的情景温馨感人,而同学们一起庆祝的情景充满了欢乐与欢笑。

  2. 包粽子的温馨场景与文化意义
    文章详细描述了包粽子的过程,从将粽叶卷成漏斗形状开始,到添加糯米、蜜枣和盖上粽叶,再到用丝线绑紧的方法。这一过程不仅展现了传统端午节的传统技艺,也体现了包粽子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

  3. 与不同人物的情感互动
    文中多次提到老师示范包粽子的情景,以及同学一起包粽子的温馨场景。这些场景不仅展示了节日的欢乐氛围,还融入了个人成长和社会互动的细节。

  4.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与文化内涵
    文章通过包粽子这样的传统活动,展现了端午节的文化象征意义,如“粽香四溢”、“龙舟竞渡”等传统习俗。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节日的文化氛围,也成为了文中的重要主题。

  5. 不同节日的差异与相似
    文中多次提到“不同的”现象,例如不同家庭或个人在端午节过节的不同表现形式。从传统的家庭聚会到集体划船庆祝,展示了不同节日的独特魅力。

  6. 个人成长与收获
    文章通过包粽子这一活动,展现了个人成长的过程,以及劳动带来的满足感和快乐体验。这些细节让文章更具深度和感染力。

总的来说,这篇文集以端午节为线索,通过丰富的故事情节、多元化的视角,展示了不同家庭和个人在节日中的独特体验和文化内涵。文章不仅描绘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还融入了个人成长和社会互动的细节,使读者感受到节日的独特魅力与温暖氛围。

再把粽叶裹起来,用丝线绑紧,这样一个完整的粽子就包好了。

轮到我们大显身手了。我拿起粽叶卷成漏斗状,可是下面总是漏米,我的心开始紧张了。因为我刚才夸下海口说这种事太简单了,我全包了也没问题。粽叶像泥鳅一样滑溜溜的,不听从指挥,滑来滑去,米总是漏下来,我费了好大功夫在老师的指导下终于包好了第一个粽子,包下一个的时候,我就熟练多了,这时我的成就感让我很有成就感,因为我的妈妈不会包粽子,那时我看下四周的同学,有的都已经包好了,并且包的还很漂亮。当然还有比我更笨的,我们大家把桌子上弄得乱七八糟,过了好长时间,在大家的努力下终于完工了,就差上锅煮了。

老师把锅里填满水,开始上锅煮。过了有一个小时,我们闻到了粽子的香味,应该是快熟了。不一会儿老师端着热气腾腾的粽子进来了,我们好像没吃似的,乱抢了一空。自己动手做的就是不一样,吃起来特别的香。

不同的端午作文15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听到这首儿歌,我想起了前年在奶奶家过的那个端午节,粽子的余香仿佛还留在我的舌尖……

记得那一年端午节一大早,爷爷就带着我出去采艾叶。我问爷爷:“为什么端午节要挂艾叶?”爷爷摸摸我的脑袋,笑着说:“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以使全家人平安健康。”不一会儿,我和爷爷便采了一大筐艾叶,爷爷把艾叶高高地挂在大门口,绿油油的艾叶散发着阵阵清香,沁人心脾。

那边,奶奶也准备好了包粽子的材料,有芦苇叶、糯米、五花肉、蜜枣、红豆、青豆……。奶奶要开始包粽子了。只见她把两片芦苇叶重叠在一起,卷成一个漏斗形状,先在“漏斗”的最下面放上一颗蜜枣,再把糯米和豆子混合在一起,一勺一勺地填满“漏斗”,然后把芦苇叶一层层卷起来包好,再用一根白线把粽子绑紧。就这样,一个可爱的蜜枣粽子就奶奶手上诞生了。看到奶奶包得那么熟练,我也跃跃欲试,然而包粽子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我学着奶奶的样子卷好芦苇叶,刚填进去第一勺糯米,调皮的糯米就从“漏斗”底部溜了出来。经过这一次失败,我有些沮丧。奶奶见了,就过来手把手地教我包了几次,我终于学会了。经过一个上午的忙碌,我们包了一大盆粽子。奶奶把它们一个个放进蒸锅里蒸。我焦急地等待着粽子出锅。大约过了一个小时,满屋弥漫着粽子的香味。香喷喷的五花肉棕、甜滋滋的蜜枣粽让我垂涎欲滴。奶奶又端出冒着红油的咸鸭蛋。我们全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大动食指,吃得很不亦乐乎……

我已经离开老家两年了,每每想起这个端午节,我都回味无穷。它不仅有粽子的香甜,更承载着奶奶对我的爱。今年的端午节又快要到了,我多想回去看看奶奶啊!

溧阳宫范文网